来源:雪球App,作者: 贞心的股市神秘人,(https://xueqiu.com/6353034791/318254143)
2024年,中国创新药迎来爆发期:91种医保新增药品中,38种是“全球新”。创新药成为竞速焦点,但能否真正为药企赚到钱?答案或许正在恒瑞、中国生物制药、百济等头部药企的“加速跑”中浮现。
「从24%到80%:差距背后的真相」
近年来,中国推动创新药发展的力度前所未有。
· 资本加持:2023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收入近3万亿元,创新药的增速远高于行业整体增速。
· 政策护航:医保谈判持续扩容创新药目录,尽管价格被压低,但市场覆盖面显著拓宽。
· 头部企业发力:恒瑞、中生、百济神州的创新药收入占比分别达到45%、38%和70%,接近国际一线药企。
目前,中国创新药收入占规模以上药企总营收的24%,相比之下欧美药企的创新药收入占比早已稳定在80%以上。例如,辉瑞2023年创新药收入占比超85%,默沙东和罗氏则突破90%。中国创新药狂飙背后既是成绩也是提醒:研发积累不足、创新药定价偏低,以及商业化体系尚未完全成熟,仍是限制创新药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头部企业的加速跑:创新药成主力军」
中国药企正处于从24%向50%跨越的关键窗口期。
【恒瑞医药】
▪ 2023年创新药收入占比达46.6%,目标五年内突破60%。
▪ 新药储备:累计24款新药在国内获批上市,191款新药(其中162款为1类新药)处于申请临床及以上阶段,多款重磅产品在海外提交注册申请。
▪ 明星单品:卡瑞利珠单抗覆盖多个适应症,2023年销售收入约32亿元(国产药品销售额排名第9)。
▪ 恒瑞刚宣布将赴港二次上市,以资本助力国际化布局。
【中国生物制药】
· 创新产品收入占比达38%,目标2026年突破50%。
· 明星单品:安罗替尼是中生创新管线中的核心产品,目前适应症已向一线治疗逐步拓展,第十个适应症上市申请已受理。2023年,安罗替尼销售收入约40亿元,位列国产药品销售额第4位。
· 新药储备:累计已有17款创新产品获批上市,另有61款创新产品处于临床及以上阶段。公司已明确指引,到2026年将上市的创新产品数量达到25个。
· 多样化的创新模式:中生以多元化路径推动创新发展,展现出独特的市场竞争力。通过自主研发不断增强核心技术能力,同时积极引入全球领先技术和产品(BD模式)丰富管线;在国际化方面,建立海外平台,推动产品全球注册和商业化;并通过与MNC和Biotech的协作,拓展联合开发与对外授权。多样化战略有效分散了创新风险,提升了研发效率和商业化成功率,为公司长期增长注入了持续动力。
【石药集团】
· 创新药收入占比达26.4%,增长显著但仍在追赶阶段。
· 明星单品:丁苯酞(治疗脑卒中)2023年销售额达70亿元(国产药品销售额排名第2)。中枢神经和肿瘤领域表现突出,创新产品竞争力持续增强。
【百济神州】
· 创新药收入占比接近70%,其中海外收入已超过50%。
· 明星单品:BTK抑制剂泽布替尼2023年销售收入达91亿元,成为国产创新药销售冠军。
· 在研管线超过50条,其中10余款为全球首创(FIC)。
「从“补课”到突破:国际化与创新双驱动」
龙头企业在推动创新药产业发展中扮演着主导角色,资源、能力和市场份额高度集中。2023年,创新产品销售收入集中度(CR20)达到54.9%,头部企业占比更高,达76%。
短期: 医保扩容与政策利好推动明星产品放量,创新收入占比快速提升。
中期: 国际化布局与多元合作加速商业化,突破规模瓶颈。
长期: 依赖持续研发投入和国际竞争力提升,逐步向80%占比靠拢。
尽管创新药起步晚,但中国头部企业正在逐步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
全球排名崛起: 中国生物制药(第38)和恒瑞(第48)连续六年跻身全球制药企业TOP50。
恒瑞(第8)、中国生物制药(第15)、复星(第17)、石药(第25)已跻身全球TOP25研发管线榜单。
企业的努力远不足以支撑这一变革的全面实现,行业挑战依然严峻:
· 2023年,国内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创新产品仅40个,占比16.6%。
· 部分产品上市三年以上,年收入仍不足1亿元,“爆款”效应尚待培育。
· 定价偏低、医保支付压力和市场竞争加剧,限制商业化速度。
中国创新药已进入规模化增长和全球化竞争的关键窗口期。从“跑得快”到“跑得远”,未来的赢家将取决于突破重磅品种天花板、打通海外市场以及资本化能力。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不仅是一场增长竞速,更是一次全球视野下的结构性机会。
$中国生物制药(01177)$ $恒瑞医药(SH600276)$ $百济神州(06160)$ #创新药# #创新药时代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