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拉大便才能尿出来的现象是由于排尿和排便的神经中枢在脑干的不同部位,而大脑对排便、排尿功能的控制具有交叉支配的特点。如果出现先拉大便才能尿出的情况,可能是由于生理因素导致,也可能是由于病理因素导致。
一、生理因素
1.习惯性:若存在长期不良排便或排尿习惯,在形成条件反射后会出现先拉大便再小便的现象,一般无需特殊处理,调整排便、排尿习惯即可恢复正常。
2.环境因素:如蹲坑时间过长等,当蹲的时间较长时,会刺激盆底肌收缩,进而影响到膀胱逼尿肌收缩,就会造成先有排便的感觉后再有排尿的感觉,此时站起身排完大便即可恢复正常的排尿。
二、病理因素
1.急迫性尿失禁:常见于急性膀胱炎,由于炎症反应强烈,可引起膀胱频繁收缩,产生强烈的尿意,患者无法忍耐就可能表现为先拉大便才能尿出的情况,还可伴有尿频、尿痛等症状。通常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如遵医嘱使用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等药物。
2.充盈性尿失禁:主要见于前列腺增生症或者尿道狭窄的病人,由于尿液不能完全排出体外,长时间地储留在膀胱内,容易导致膀胱过度膨胀,从而引起膀胱频繁收缩,所以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尿意,甚至会导致先拉大便才能尿出的症状。通常需要做导尿手术将尿液引流出体外。
3.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女性在咳嗽、打喷嚏、大笑以及跑跳运动时,由于腹压增加而导致的不自主漏尿症状。此类情况也可发生于老年男性,因尿道括约肌松弛而导致此病的发生。此外,多次分娩也可能使盆底肌肉组织松弛,导致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上述原因都可能导致膀胱受到腹腔脏器压迫,出现先拉大便才能尿出的现象。建议及时就诊,并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比如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片等药物缓解。
4.其他疾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崩症、甲状腺危象、癔症等因素均可导致尿量增多,若未及时补充水分,则可能出现先拉大便才能尿出的情况,需积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日常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贴身衣物,以免细菌滋生诱发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